贾大山之子贾永辉讲述“古城人物”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8-23 10:00:51生成海报 返回文章列表

有编者说我父亲的作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就把人情、人性提升到了更具人生哲理的形而上高度。这句话界定了时间性,也就包括了这组“古城人物”系列。在他创作《古城人物》的时候,就和我妈从老家搬了出去。他的新住所离我单位很近。晚上我值班,好去他那里看一看、歇一会儿,就这机会,他好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重温《古城人物》,仿佛又使我看见了很多熟悉而有趣的身影。他们都是正定城里的老居民,在这座古老的县城里,他们像其他人一样,坎坎坷坷地生活了一生。譬如,《王掌柜》中的王掌柜……那是一年入冬后的下午,刮着大风,我在上班路上,看见我的父亲穿着件呢子大衣,戴着一顶鸭舌帽,从十字街处的烧鸡店里出来。我问他干什么去?他笑眯眯地低声告诉我,找你大队长伯伯歇会儿;我给他带着一瓶五粮液,买了只烧鸡,让他喝点儿。在大风中我要去送他,我知道去大队长伯伯家的路不近。

大队长姓王,高高的个子,两只大眼上戴着一副花镜,最显眼的是那个光秃秃的头顶。他过去是四合街大队的大队长,我们晚辈看见他只有恭恭敬敬叫伯伯的权利,没有打问人家名字的资格。他会做一手好菜。那天晚上正好我值班,便来到我父亲的住处,他笑眯眯地告诉我,今天下午,我用一瓶五粮液、一只烧鸡,让你大队长伯伯慢慢喝了一下午、讲了一下午故事,回来的路上,就想好了三篇小说。时间不长,《林掌柜》《钱掌柜》《王掌柜》便诞生了。

说到这里,我父亲不光讲故事好听,很多人都说,听他说话也是一种享受,那有板有眼的节奏,浑厚稳重的语气,从他嘴里讲出的知识,由浅而深的道理,总是有着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对别人也总有着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有人说,听他说话胜读十年书,究竟胜与不胜,那是个人的感受。总之,在他会友时,不论屋里在座有多少人,总会听到他一个人的说话声;如果在窗外听,还以为他在自言自语,他那浑厚的语气、稳重的腔调、有板有眼的节奏、独特而渊博的知识形成了大家认为的、具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朋友们。多年来,听到的或传到我耳朵里的都是大家对他的赞扬!—这不是我借机夸大事实,这就是我真实的父亲。

我老家是西南街的,大队长家是四合街的。我父亲和他结识,源于我父亲的发小、挚友,我的那位老赵伯伯。老赵伯伯在我们正定文化界也算是一大号了,他和父亲从小在一起唱戏,是多年的好朋友。后来,一位好唱戏的朋友家孩子结婚,便请了几位唱戏不错的朋友去唱会儿。大队长在那里帮忙,听戏上了瘾,感觉家里有什么事,请这帮人唱会儿也是一种面子、一种骄傲。大队长伯伯这样的心态,是他潜意识中对文化的一种酷爱。时隔不长,他家孩子也要结婚,还是家里有别的什么事,他便找到了我们的老赵伯伯,说是到家里唱会儿,还特意点名叫上我的父亲。他们就这样开始交往了。在后来的交往中,有着相识恨晚的感觉,友情伴随着生活、伴随着某种文化急剧升温!

后来发现,他们老弟兄几个人在一起,说话很随便,尤其是老赵伯伯和大队长伯伯,两人经常像年轻孩子一样,瞪着眼抬杠、斗嘴。两人抬杠、拌嘴很有意思,幽默感很强,语言也很精彩。我在旁边听着,有时笑得捂着肚子直流泪。他们抬杠到最后,或不耐烦的时候,总好有人瞪着眼说起仅限于他们之间的、很著名的造句:“虽然我没有理,但是怪谁呢?”这样的造句很搞笑,从语言表达来看,却很紧凑。

我不明白,他们这一大把年纪的人要干什么。一天,大队长伯伯带着几个菜来找我父亲喝点儿小酒。然后他让我去叫老赵伯伯,说几天不见他、不和他抬会儿杠,我就憋得慌,我不能让他安生。他们抬杠,虽然不能形成什么系统的文化,但其中包含着很多生活常识,尤其是对于写小说的来说,能够学习很多精彩而又生动的语言。

一天,我正在上班,大队长伯伯忽然来找我,向我借了一本《康熙字典》。他拿着字典告诉我,你老赵伯伯净欺负我识字少,这下该我欺负他了,我得憋他个干瞪眼……我忽然想起来,《康熙字典》里都是些平时没见过的、不常用的字。几天后,老赵伯伯也来找我,冲我瞪着眼,急怪怪地埋怨了我一番,让我赶紧和他要回那本《康熙字典》。原来,老赵伯伯在他家看见了《康熙字典》上盖着图书馆的章,就想到一定是我借给他的……看来,那本《康熙字典》在大队长伯伯手里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终于明白了,原来他们都有着一颗非常珍贵的童心!他们抬过杠、拌了嘴并不真的生气,更谈不上记仇,并且友谊会更深。我结婚的时候,还不兴到饭店请客,都是请厨子在家张罗。我的父亲便叫来老赵伯伯,他不但会唱戏、拉乐器,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厨师。记得那天,他在我家和我父亲商量了半个下午,天黑的时候,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队长伯伯来到我家,一进门就向我父亲说摆几桌,几个凉菜,几个热菜,几个蒸碗。我光听,不搭理他。他一直说到八点多快九点的时候才走。我送他到街门口,才问他,明天我出了俺家街门,往东还是往西呀?你说了将近两个小时,到底谁家结婚呀?

大队长伯伯当时的叙述,要比我的文字表达有意思得多。当时笑得我又含起了泪花。做菜时,两人因为做菜不住地抬杠,但不耽误手里的活,看来他们做菜是非常娴熟了。中间还有一个姓吴的、好唱戏的厨子伯伯,他们的关系也非常不错,并且也知道他俩好抬杠;老吴伯伯便在他俩中间慢条斯理地、添油加醋地拱火,招得很多人在旁边看热闹,不时地发出一阵阵笑声。那天傍晚的时候,老赵伯伯忽然和我开玩笑,但他不笑,很严肃的样子,让我以后得好好巴结他,不然做满月宴的时候,就不管做菜了。

我又笑了。哪有明说让别人巴结自己的?这个老赵伯伯经常说些“人人心中皆有,而嘴中皆无”的言语。从某种理论上说,这也是我父亲过去教导我的话。

时隔多年,那些“古城人物”们相继驾鹤西去。在他们身后,为我们留下的是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和难忘的乐趣。但愿欢快的笑声和难忘的乐趣与《古城人物》同在、与读者同在!

以上文字,算是对“古城人物”们的怀念吧,也包括我已故的父亲。

友情链接:

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标题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内容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分享自 企传播

下载海报